所有圖表中,最熟悉的莫過於就是長條圖(有些人會叫他柱狀圖或是條形圖等等)。總之,我還喜歡稱為長條圖,所以接下來都是用長條圖這個詞。這類型的圖表通常是來比較差異性,小明比小白多五元之類的比較。
 
在Tableau操作上,有三種方法可以優化長條圖。

第一招:調整格式

1.把列的標題拉寬,讓類別名稱可以被看見。
2.這樣會讓整個長條變很胖,旁邊標記的地方,調整大小。
 
接著以下3.4 步驟就看狀況,單一的視圖,不建議使用。
 
3.隱藏列的字段標籤。
4.刻度線右鍵編輯軸,選擇刻度線,更改間距。(例如固定每200,000取一個間距)
5.可以調整透明度,顏色不要100%飽和,看起來比較舒服。
   ※主色系可以使用觀看報表者有認同感的色系,例如品牌的主色調。
 
畫出來的完成圖會是像下方一樣:
/tmp/phpR9TCTB 
注意! 類別已經透過長度呈現,再把類別丟到顏色標記,變成每一個長條都有不同的顏色,會造成讀者的誤讀,除非這個顏色在其他的儀表板上跟其他視圖是有關聯性的。

 

第二招:使用軸標尺的概念在長條圖添加底線

運用「data-ink ratio」資料墨水比例,強調精簡圖表,顏色用在重要資訊。

直接隱藏座標軸、添加標籤,把字體放大。因為,座標軸都消失,可以在底部加條實線。
實線加法,直接在視圖按右鍵,選擇設置格式,第一排選擇第五個線條,在「列」選單選擇零值線,選擇實線與對應的顏色。
/tmp/phpQXO84w
 
我的完成圖有點太花俏,NG!!! 記得顏色用在突顯出重點資訊才行。
 
 
第三招:魚肝油加鈣,我在Bar上加個蓋

優點:有第二個比較基準點

缺點:容易跟堆積條形圖搞混,要小心服用。
 
作法:
1.複製相同SUM在行上做雙軸
2.第一個SUM維持長條圖,第二個SUM改成甘特圖,同步座標軸
3.頂蓋的長度,可以透過「創建計算字段」創一個「Bar Cap Size」的計算式(Calculated Field)
 
計算公式為 -MIN([直接輸入一個數字]) 例如以10為頂蓋長度的話,就用 -MIN(10)
 
前面加上負號,主要是方向問題,要讓蓋呈現在最上方。
 
我的完成圖有點太花俏,一樣NG!!!,但我覺得第三招能用的地方很少,玩一下就好(咦?)
/tmp/phpmuoNZo   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Tableau Tableau長條圖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桃 V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